管理專欄

第269期電子報

第269期 電子報-體諒與認可

體諒與認可


陳明志管理思維:

課堂中有學員提問:「陳老師,如果公司的薪資福利與獎金制度,無法滿足員工的期望,主管應該要如何激勵員工?」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最近發生的兩件故事。

第一件故事,發生在去年年底我出差到上海浦東講課。當天下課後和助教一起吃晚飯,到了一家台商開的連鎖餐廳,在我們點完餐10分鐘後,服務生很迅速的將餐點〝石鍋拌飯〞送來,當時我隨口說了一句:「菜上的可真快,難怪你們的生意特別好。」服務生先以微笑回應了我們,接著他又拿起了鐵湯匙將〝石鍋拌飯〞用力的攪拌,這時候我又說了:「服務生,其他餐廳的〝石鍋拌飯〞都是顧客自己攪拌的,為什麼就只有你們願意提供這樣的服務?尤其你特別用心的幫我們服務,這頓飯一定特別香甜,謝謝你啊!」這時候服務生一邊擦著額頭上的汗珠,一邊笑著回說:「沒有啦!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您客氣了。」看得出來經過我的肯定與讚美後,服務生的攪拌動作做得特別賣力,也感覺到他的工作情緒雖然忙碌但是愉快的。

第二件故事,發生在我老婆公司的廁所。據她說每次上廁所時走路都要特別小心避免滑倒,因為常常有同事洗完手後沒擦乾,直接把水亂甩造成地面濕滑。負責清潔廁所的是一位阿姨,每次通知這位阿姨將地面拖乾時,她都滿臉的不高興,一邊拖地一邊抱怨大家的公德心都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有一次,我老婆在上完廁所後順便通知阿姨來清潔地面,她當時看出了阿姨的不悅,就很有禮貌的跟阿姨說:「阿姨,您每天都要來清潔廁所的地面這麼多次,真是好辛苦喔!您一定很希望大家都能拿出公德心,一起維護廁所地面的乾淨,對吧?真是不好意思又要麻煩您了,我發現只要您清潔過後,廁所使用起來就會特別乾淨舒服,真謝謝您啊!有機我也會提醒同事,盡量把手擦乾淨再離開廁所。」話說完時,阿姨當場並沒有特別的回應,只是默默的繼續清潔地面,但是第二天一早,平常不愛理人的阿姨看到我老婆時,竟然主動打起招呼,也在臉上看到了笑容,打掃起來比以往更加賣力了。

美國行為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在50年代末期曾經提出《雙因素激勵理論》。他認為激勵員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保健因素」,代表公司提供給員工〝外在〞的激勵,包括:工作環境,文化氛圍,薪資福利…等等;第二種是「激勵因素」,代表公司提供給員工〝內在〞的激勵,包括:對員工表現的體諒與認可、工作自主範圍的擴大、工作困難度的提昇…等等。對於主管如何激勵員工的問題,套用《雙因素激勵理論》的論點,建議學員可以先從「激勵因素」著手。這是一種從工作內容中〝直接滿足〞的做法,如同前面提到的兩個故事,對員工的工作努力,常常提出體諒與認可,或是給予員工更大的自主空間…等等,接著再運用公司給予的激勵資源,例如:加薪、獎金、晉升福利制度…等等,〝間接〞做法以激勵員工的工作表現。畢竟,物質報酬的激勵效果是有限且短暫的,從工作內容中獲得的肯定和成就感才會有長期的效果,這部分也是主管比較可以掌握的管理資源。

(作者: 陳明志,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