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343期電子報【積極正向】

第343期 電子報【積極正向】付出與回報

劉愛雯老師

【積極正向】付出與回報


劉愛雯管理沙拉吧:

有個人在沙漠中遇到暴風沙。狂沙過後,他已認不得方向。走了許久,快撐不住時,突然發現一幢廢棄的小屋,裡面有座抽水機。他興奮地上前汲水,卻任憑怎樣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水來。這個人頹然地坐在地上,看見抽水機旁有個小瓶子,瓶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寫著: 「你必須用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出水來。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再將水裝滿。」他拔開瓶塞,發現瓶子裡果然裝滿了水。他的內心開始陷入交戰…,如果自私點,只要將瓶子裡的水喝掉,他就不會渴死,而且很有可能活著走出沙漠。如果照著紙條,把瓶裡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機內,萬一不成功,他就會渴死在這裡。他到底要不要冒這個險呢?最後,他決定把瓶裡的水全部灌入這個破舊不堪的抽水機裡,然後以顫抖的手開始汲水。正如紙條所寫,水真的大量湧了出來!他將水喝足後,把瓶內的水重新裝滿,用軟木塞封好,然後在原來那張紙條後面加上了一句話:「相信我!真的有用!」

付出與回報,永遠是個冒險。就像企業在進行研發、行銷或人才培養的任何投資決策,沒人有十全的把握。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它無時無刻不困擾著我們--想要得到回報就必須先付出,但是付出又未必可與回報劃上等號。有人付出多於回報,有人回報多於付出。 於是,我們嘗試用數字去計算投資報酬率。撰寫一份報告,有人只用半小時就搞定,結果差強人意;有人摸索前行,從原理到方法到結果,花費足足五小時有餘,得到很高的評價。如果後者認為自己的付出比前者大十倍,那公司是不是應該有十倍的回報給他呢?於是,我們大部份人便會將專注力轉向別人得到多少回報,總覺得自己是付出最多,回報最少的那一個。

殊不知生活與工作給予我們的回報是多樣的: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薪酬回報少,但他獲得的經驗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一位銷售人員獲得的人脈資源,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一個主管在部屬培育中不僅教學相長,也讓自己水漲船高…等。這些潛在的回報,卻往往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

企業中很常見這種類似吃虧、不划算的付出。例如:有些同仁會被邀請成為新人的MENTOR,管理幹部被邀請成為內部講師或內部顧問…等。工作已經很忙碌,時間已經不夠用了,是否還要承接一份必須投入心力,卻未必有實質回報的額外工作?這付出與回報也實在太不符合比例原則了!

曾為某知名企業講授《橫向管理高爾夫課程,人資經理開場時的說明讓我印象深刻。該企業的升遷並非由直屬上司一人決定,而是成立一個人事評委會,而這些評委都是該主管平常工作往來的一些橫向經理人。試想,有一天,當你的升遷案被提出時,這些評委受邀而來,感念你過去在工作上不會斤斤計較,能貢獻時絕不推諉,大家紛紛高舉贊成票時,我彷彿見到一小瓶水灌入抽水機後,泉水滾滾湧流而出的景象…,而這是人事機密,你永遠不會知道!

很多時候,在我們期望得到回報前,我們必須先付出。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真摯的友誼,你就必須以同樣的真誠來對待你的朋友;如果你想得到上司的肯定,你就必須努力工作,做出成績;如果你想得到心愛人的心,你就必須肯花心思瞭解他(她),投其所好...,只要是對的事,做就是了!不要去計算付出會有多少回報。因為,太多無價、看不見、須要時間蘊釀的回報,往往是數學無法給你的答案。

(作者: 劉愛雯,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劉愛雯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aven@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