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407期電子報

第407期 電子報-輕重緩急

王吉達  老師

輕重緩急


王吉達吉言吉語:

在時間管理課程中,有一個限時三分鐘的「情況測驗」活動,它總共有二十個題目。測驗發下的時候是題目面朝下,當主持人宣布開始的時候,所有人同時翻面開始作答。其中:第一題,請先閱讀完本文;第二題,請在右上角寫下你的大名,…;第二十題,現在你已看完全部題目了,請做第一題和第二題即可。

當主持人宣布開始的時候,就看到幾乎所有人都開始振筆疾書、埋頭苦幹,按著題目的指示做出各樣的動作,有畫圓圈的、畫十字的、還有人喊「我最快」、「我最好」、…等等,只有少數幾個人,仔細的看完全部的題目後,在右上角簽下名字之後就完成了。

遊戲結束後,有學員反映,「請先閱讀完本文」這段話是規則,不應該放在題目裡,如果放在規則裡,就會按照規則來處理,不會答其他的題目。事實上,有另一個版本,是將「請先閱讀完本文」這段話作為規則說明,在這家公司的其他梯次使用。結果該梯有學員反映,「請先閱讀完本文」這段話應該是第一題,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20道題目,哪有時間看規則。

很明顯的,「請先閱讀完本文」這段文字,不論是放在第一題或是當作規則,都會有人忽略它,從這裡我們就發現,我們往往很容易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但是這遊戲告訴我們,既然題目說得很清楚「請先閱讀完本文」,我們是不是應該按此原則來處理?但大部分的人都說:時間太短,看完再來寫可能沒時間了;既然已經看到了就直接做,也不用回頭再來一次…等等。但問題是,規則寫在那邊為何視而不見?就如同在許多的餐廳、酒店都標示著禁止吸菸,卻依然有人抽菸,在圍籬的旁邊標示著禁止跨越,卻依然有人跨過來、跨過去。

在談時間管理的議題時會強調,關鍵不在管理時間,而是在個人的管理,與其重視時間與事務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簡單說就是根據急迫性與重要性來區分,這樣可以分為四個區塊:



若請大家將這四件事排順序,通常第一、第四很快就排出來了,第一優先是緊急且重要,第四順位是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工作,但誰第排二、誰排第三順位往往會有許多不同的想法。因此就要來看甚麼是急迫、重要:急迫的事通常顯而易見,推不了、拖不得,必須立即處理,或是有趣、簡單,但不一定很重要,還有,急迫的事,往往是對別人很重要,對自己就不一定;重要性則是與目標有關,只要是有價值、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就是重要的事。

所以,若從急迫與重要的規範來看,第二優先的應該是不緊急但重要,因為若是現在不處理,很快的就會變成又急又重要;第三順位就是緊急但不重要。但,在有時間壓力的狀況下,我們往往失去判斷,誤以為越急迫就越重要,只要是緊急的事全都辦了。因此,我們要學習將手上的事區分,並專注在急迫的問題、危機、有期限壓力的計畫這類重要緊急的事;以及防患未然、改進產能、建立人際關係、規劃、探索新的機會等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上。

當接到任務的時候,不論任務內容的難易度、喜好、是否會做,我們都應該先去判斷這項任務的根源,對組織的意義,對組織目標的關聯性來決定它的重要性,再來才去思考它的急迫性,最後依此去排出工作的優先順序。我們不要做一個只會埋頭苦幹的人,要時時的抬起頭來,看看我們現在處在甚麼情境中,組織正在什麼狀況下,以及組織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美國已故管理大師彼得杜魯克說:「任何的個人或組織,在任務一開始的10%時間所做的事,足以影響90%的結果。至於後來的90%時間,只會帶來10%的成果。」這跟《中庸》提到五項治學之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及篤行,可說是不謀而合。意思都是告訴我們,不想做一個只會埋頭苦幹,卻忽略了全局思考的人,最好能在執行前先學、問、思、辨。就如同,突然收到有20道題目的情況測驗,要在三分鐘內比誰做得最快又正確。在動筆之前,不掉入「時間不夠,做多少算多少」,急於求成果的陷阱,掌握整個情況,辨別出這項任務的根源或關鍵再來執行,也就能四兩撥千金,既容易又有效了。

(作者: 王吉達,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