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482期電子報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482期 電子報-忠臣三部曲

王  宇  老師

忠臣三部曲


王宇管理點心坊:

《向上管理高爾夫實戰訓練》第十四個狀況步驟14.1~14.3,可測試出誰才是公司裡的忠臣,測試結果可信度極高,你不妨一起來測試看看。同時,讓我們以古鑒今,走進歷史的長河裡,尋找若干君臣共事的典故,來看看忠臣是怎麼淬煉成的吧!

第一部:

步驟14.1 驟然叫停

你的上司對你所主持的某項目計畫,突然向你做出暫停一切工作的指示。而你認為上司這項決定勢必會為組織帶來損失,例如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的等,也會打擊項目成員士氣的。何況你很清楚這個項目的成敗是公司明年營運的關鍵。面對這種情況,你最好能先:
A.求見上司的上司,探求他對這項決定的看法。
B.求見上司,說出暫停項目的影響性。
C.遵循上司的指示。
D.向上司提出替代性方案(例如:減少人力、推遲項目完成期限…)。
E.詢問上司做出這項決定的背景、目的或原因?

在這個案例中,站在「忠臣」立場的學員會選擇B,求見上司並直率的說出暫停項目會影響到公司明年整體的運營。我詢問做出這個選擇的同學當時出發點是什麼的時候,「忠臣」學員都會回答有問題就要大膽的說出來,因為對公司的影響是很大的。我說在幾百年前當皇上說:「朕決意明年春暖花開之際去江南一遊,眾愛卿意下如何?」同學們一定會模仿著電視劇中的忠臣口吻說:「聖上萬萬不可,巡幸江南勞民傷財,國庫空虛,無人主理朝政,還是不要去了。」我說:「如果聖上說:『休得多言,朕意已決』呢?」忠臣學員都會說:「如果聖上執意前往,那我就只有撞死給你看了。」我再問諸位同學,如果你是皇上此刻該如何處理以死相諫的問題?大家笑著說:「那你就撞死吧。」那位忠臣同學就只能撞死了,之後皇上說包五百兩金子給家屬送去,把忠臣的兒子封一個爵位,仍舊要起駕江南。皇上還是那個皇上,因為害死忠臣弄了一個「昏君」的名頭,而忠臣也草率的把自己掛了,這就是典型的雙輸博弈。如果你是主人公,還願意做這樣死的無足輕重的忠臣嗎?忠臣,很多時候是被自己的名頭綁架了,以為是忠臣就可以什麼都說,不用考慮怎麼說、什麼時候說、什麼場合說,以及忽略了上司究竟想要的是什麼?他的目標是什麼?他的出發點是什麼?他的思考問題的背景是什麼?

每次我在課堂上讓同學快速說出他們心目中的第一個想到的君臣關係,八成的人會脫口而出是唐太宗和魏徵,那麼,能讓他們流芳百世的道理何在?

1.互相激勵和欣賞。
唐太宗有一天興高采烈的誇獎魏徵說你是我大大的忠臣,誰知魏征不但不稱謝,反說臣不當忠臣。唐太宗錯愕的問那你不當忠臣當什麼?魏徵說自古忠臣配昏君,沒有昏君哪裡來的忠臣,因此不敢成為忠臣。唐太宗嚇一跳,一不小心自己差點成為了昏君,他進一步的問魏徵那你想做什麼臣呢?魏徵道忠臣只對一人忠,而我要做就做良臣,為天下百姓謀,良臣配明君才是正道。唐太宗聽了興高采烈,自己一下子就成昏君變為明君了,這魏徵拍馬屁的功力也是一流。

2.有一個明事理的、冷靜的、正直的賢內助。
魏徵的進諫也是常常弄得唐太宗下不來台,有一次皇上氣哼哼的回到後宮說我要殺了這個田舍郎(鄉巴佬),長孫皇后聽到之後忙問怎麼了,唐太宗說這個魏徵總是不管不顧的給我提意見,讓我丟臉,我很生氣。誰知聽完這番話,長孫皇后連忙回到後面換了一套上朝時才穿的很隆重的衣服出來說:「臣妾聽說,君王英明,臣子一定正直;如今魏徵之所以敢直諫,正是由於陛下的英明,臣妾怎麼能不道賀!」所以說要是沒有長孫皇后這位明事理的賢內助幫助說話,再能進諫的魏徵也死了百八十次了。
在現代企業裡,如果高層管理者只是喜歡阿諛奉承之輩每天環繞在自己周邊歌功頌德,那敢於直言進諫之人註定會越來越少,再有一個不明事理的煽風點火的「賢內助」,那這個企業也就要快走到盡頭了。

因此在這個案例中良臣的選擇是E,先瞭解清楚上級的真實想法,謀定而後動,等到問清楚上司做事的出發點、背景、動機、新的目標之後,再做下一步打算也不遲。

第二部:

步驟14.2 不為所動

當你弄清楚上司取消這個專案的情況後,你仍感到這樣的舉措弊大過於利,於是你向上司提出忠告,企圖阻止他的決定。不過上司壓根兒不為所動。接下來你應該先:
A.考慮其他選擇的可能性,向上司提出替代方案。
B.將自己反對的理由,做成書面檔呈閱上司。
C.告訴上司公司高層主管對此專案的關切情形,以使他重新考慮。
D.無論如何你會表示尊重上司的決定。
E.拖延取消專案計畫的期限,以使上司瞭解你的顧慮。

這一刻,第二種類型的忠臣就要出場了,他們仍舊會選擇B選項,將自己反對的理由做成書面檔呈閱上司。這就是現代企業版的「萬言書」了。歷史上的萬言書不多,所以也總能夠青史留名的,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萬言書就是1959年彭德懷元帥寫給毛主席的關於1958年大躍進、農村公社化、大煉鋼鐵、浮誇、趕英超英的意見書,他問及另外一位支持他的領導人黃克誠的意見時,黃坦率地說:「我看了,信寫得不怎麼樣…有意見可以當面說嘛,寫信幹什麼。信裡有些提法和用詞也不太妥當。」之後的結局就是彭德懷在會議上被diss,直接出局了。

黃說的道理甚是,無論在向上溝通還是平級溝通當中,凡是負面的問題,均不主張用文字的方式直接提出,因為在人們審閱文字時,會加入自己的想像,想像寫文字的人是在用什麼樣的語氣在寫這段文字,他當時的肢體語言與面部表情是怎樣的,這種想像只會講文字當中負面的情緒放大,而導致閱讀者並不會把著眼點放在文字內容本身,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反擊。

所以在公司內部如果對上司的指示持懷疑或者反對態度者,還是先嘗試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比較能夠情緒的表達出自己想說的內容,而不會引發聽眾過多的猜測。良臣與忠臣還有一大不同是忠臣往往只會說聖上英明或者聖上萬萬不可,而良臣總是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他們不太議論別人的對錯,只管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案。在這個案例中,良臣會選擇A,上下級相持不下之際,再去尋找新的替代方案,而不是把眼光聚焦在現行的方案是成與不成的問題上。

第三部

步驟14.3 詢問意見

上司獨斷專行地取消了這個項目,因而造成公司的損失。今天,對你上司提出的自請處分,大老闆找你詢問意見。這時候你最好:
A.為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提出建議。
B.為此事令上司陷入麻煩,表示你內心的不安。
C.將你極力阻止上司的過程,據實以告。
D.說明這項專案計畫能為組織所帶來的價值。
E.說明上司做決定時的正面觀點,建議從輕處置你的上司。

終於,我們等到了見證真忠臣的時刻了,有的學員在直屬上級自請處分之時,選擇了E:向頂頭上司建議從輕發落自己的老闆。這種做法看似在為自己的老闆說話,實則失去了做部屬的分寸,是在左右上級做出自己的正確的判斷。歷史上真正的忠臣絕不是在盛世王朝出現的,都是在朝代末期才挺身而出,捨生取義,成就了自己忠臣的美名。例如:南宋末年1279年3月19日,宋元在廣東崖山決戰,宋軍被元軍擊敗,元軍隨後包圍崖山,左丞相陸秀夫眼看靖康之恥又要重演,在驅趕自己的子女家人投海而死後,回到大船禮拜皇帝趙昺,哭著說:「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理應為國殉身。德佑皇帝(恭帝)受辱已極,今日陛下萬萬不能再重蹈覆轍!」說完,將黃金國璽系在腰間,背起八歲的趙昺奮身躍入大海,以身殉國,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宋王朝徹底覆亡。陸秀夫堪當忠臣一名。再如:1278年,文天祥丞相被元軍所俘,吞食毒藥自殺不成,被押解的路上絕食8天也未死,還作詩《過零丁洋》詩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這也是忠臣。

正所謂國難見忠臣,在企業裡也是如此,一家企業經營的順風順水之時,誰人都可以盡情的發表意見和建議,也可以恣意批評,只要企業還盈利就能夠讓每個人都有一番飯吃。但是當企業或者自己的上司遇到了危機,能否同心同德的一致對外,共同承擔失敗的責任,才是看出來誰是真正的忠臣。在案例的五個行動方案能選擇B選項,對大老闆表示出自己內心不安的管理者,才是真正有擔當的企業忠臣。

經過了企業忠臣三部曲的歷練和篩選,我們就能夠發現,在和平年代也就是企業順暢發展的階段,需要的是能夠建言獻策,靈活應變的良臣,不需要動不動以頭搶地的忠臣。而在企業存亡之際,需要的卻真是以身當箭,戰鬥到底的忠臣。如果在這三個案例中,你能以E、A、B的這個順序做對了三次的選擇,那就有可能是企業的股肱之臣。


(作者: 王宇,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