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538期電子報【領導風格】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538期 電子報【領導風格】就事論事,避免說教

黃同慶  老師

就事論事,避免說教


黃同慶慶聲若響:

《向下管理高爾夫課程中,有一個案例談到部屬因為熱衷社團活動而導致績效下降,應該怎麼跟部屬面談呢?經常遇到許多學員選擇的行動方案是,跟部屬說明「工作第一、社團第二」的價值觀,要求部屬拿捏好分寸。我問學員為什麼要跟員工談價值觀?有些學員會回答說,這很有效啊,我每次這樣說時,部屬就沒有聲音了。我說要換成是你,也會沒有聲音阿,如果過年回家時長輩跟你說教「家庭第一、工作第二」,就算你不認同,在不想和長輩翻臉的前提下,大概也會保持沉默甚至點頭稱是,但你真的能心服口服地接受嗎?

喜歡說教的人有幾個特徵:
一、想當然爾:
說教者已有一個預設立場,認為只要一說,對方就會改變,但因為沒有真正設身處地的思考,把自己說話的魅力想得太厲害,又把對方的狀況想得太簡單,只有單方向的傳輸思想,當然對方不容易接受,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也是這個道理。

二、道德綁架:
說教的人喜歡說「我是為了你好」、「很多人都這樣認為」、「你沒有價值信念」、「我的經驗告訴我,你錯了」,他們喜歡用正確性來勸說對方,卻沒想到「道可道、非常道」,你的道理並不一定是對方的道理,何況這案例還扯到價值判斷這主觀概念,工作第一社團第二,若對方回應你健康第一工作第二,難道要陷入價值觀排序的爭論。

三、位高權重:
說教的一方常是職位比較高或年齡較大的人,他們用一種過來人的態度說話,以上壓下常讓聽者常陷入聆聽困境,常想反駁又無能為力,這時候說教越多效果越差,聽的一方只會累積情緒很難思考作法。

我們常說言教不如身教,如果沒有設身處地的交流,提供具體可行的作法,在這越來越注重自主性的現代社會,常會有反效果出現,那為什麼許多管理者喜歡用說教的方式來管理?
一、求方便:
用說的就行,只要講自己過往經驗或價值觀,不需要站在對方狀況去思考。

二、成習慣:
年輕時也是這樣被說教養大,卻不想犬世代員工與貓世代員工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三、擺高度:
管理者掌握主觀的話語權,單方向的教育部屬,而沒有想過雙向溝通的必要。

四、沒能力:
自己也不確定正確作法,但用價值觀、態度等概念來說事,可以避開具體作法的探討。

既然言教不如身教,那麼管理者要如何避開說教的陷阱?
一、管具體不管抽象:
例如向下管理高爾夫案例所說,部屬因為熱衷社團活動而導致績效下降,那我們就談具體績效下降的原因,對補救的行動方案和部屬達成共識,並建立後續的監督反饋方式。

二、先同理再來處理:
先同理對方的狀況,而不要單方向的批評說教,同理後再處理事情,依照輕重緩急來逐條改善,對方也比較願意接受。

三、以提問取代批評:
可以問對方想法、事實、期望、做法,待瞭解對方需求後,再給建議。

四、提供事實資料:
我寫這篇文章時,也落入說教式寫作的盲點,沒能提出具體思路,這時我求教於鄭自凱老師,他提供幾篇參考資料,並引導我調整改進。

五、以身作則能感化:
若真的要影響對方價值觀,那就自己以身作則,證明自己這樣做非常好,至於對方願不願意接受感化,那就要看對方意願。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一個人從小養成的志向與價值觀,不是靠說教就能改變的。

六、不是改變人而是運用人:
身為管理者,我們要設法發揮員工的最大效能,若把時間花在改變部屬的價值觀,往往事倍功半,讓魚游的更快,讓鷹飛得更遠,而不是讓魚學會飛,讓鷹學游泳。每個人的價值觀是受成長環境中遇到人事物的逐步影響而塑造成的,批評別人的價值觀也可能否定對方過往的信念。所以,聰明的管理者用工作目標或績效標準與部屬面談,並且在表達時候一事論一事,不把多件事或多人混為一談,就事論事避免說教。

《莊子.齊物論》說:「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意思就是:如果人們都順著自己的成見來看人,還將它當作判斷事物的標準,那麼誰會沒有這樣的標準呢?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話反過來看,就是人不喜歡被別人說教。「好為人師」的人,讓人不舒服的地方往往在於,以上自居、不懂裝懂、反復地說,或是習慣將自己的成見強加於人。《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在顯示智慧之愛說教的人,往往因不知人、不自知而顯得愚蠢,所以,孟子才說它是「人之患」。

(作者: 黃同慶,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黃同慶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ching@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