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543期電子報【激勵溝通】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543期 電子報【激勵溝通】如何避免被人言語推坑?

黃同慶  老師

【激勵溝通】如何避免被人言語推坑?


黃同慶慶聲若響:

不知道你是否遇過?有一種人講話時喜歡上綱上線,例如:他會說「這樣下去,對公司會有很大影響」、「如果大家都像你這樣做,那還得了」、「這次沒事,但萬一哪天有人出事,死了人的話」,這些話語你聽了感覺好像有哪裡不對,但卻又無法反駁。

有次我班上學生相約爬山,過程有點不順利,但幸好結果平安,事後一名前輩就教訓我,怎麼讓他們自己去爬山,萬一出事怎麼辦?我請教他的想法並說明大四的學生已經成年,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且他們已經有檢討了,但這位前輩還是批評我沒盡到當老師的責任,這位前輩的說法,要怪他說話無中生有吧,但好像又有些道理,要說他小題大作,他又說這是見微知著,是為了我好,而我是不知好歹。而這事最難回應的是,如果我保證以後不會再有這種事,好像又給自己挖了一個坑,若我說不會這樣嚴重的,他就說你不負責任。

類似的對話在職場溝通時也會發生,例如:一個跨部門緊急協調,為了讓對方重視,有人就會說「這事如果處理不好,全公司整年度的業績都會受影響」、「如果…就會…那就非常嚴重了」,這就叫做「滑坡謬誤」,最典型的講法是:「如果發生A,接著就會發生B,發生B之後,就會發生C,D跟著C之後發生,…」。

這種說詞看似沒問題且令人難以反駁,是因為人們有兩種慣性的思維:
1.因果關係:
人們認為凡事有因必有果,有一個東西消失了,必定是有人偷了他,卻沒有想到有可能是這物品自然消磨。
2.秩序偏好:
人們潛意識愛好某種秩序,認為一切的事物發展都是照個線性原則發展下去,例如馬車之後就一定是汽車,汽車之後一定是電車。

其實,「滑坡謬誤」犯了邏輯的錯誤,它用一連串的因果推論,誇大了每個環節的因果強度,而得到了不合理的結論。但是,這世界不是所有事情都線性發展的,也不是所有小事都會走向極端,但對方因為無法說服你,目前又找不出大問題,所以就把這事情推向最壞的情況。

在面對對方「滑坡謬誤」的說法時,我們可採用下面的兩個做法,以避免被人言語推坑:
一、定義真正的議題:
也就是不要讓對方把議題帶偏了,例如那位前輩指教學生爬山的安全,我可以把議題放在教師是否需要為成年學生在校外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和對方討論未來如果再犯誰要負責的推論上,如果職場上有人要把你帶往如果這事不成功就會很慘的滑坡謬誤,那把議題拉回來應該怎麼處理這事,也就是就事論事。
二、問開放性的問題:
用提問的方式,問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擔心?詢問他這問題怎麼發生的?他期望怎麼解決?也就是讓對方自己來坐上滑坡。

不過,如果經過你幾次導正回來主題,他還是喜歡這樣做,若條件許可的話,私下和他談談,跟他說明這樣的話語會讓人無法理性解決當下的問題,制止他這個習慣,若沒有辦法制止,想辦法遠離他或不要為他的話語而困擾,因為對方已經陷入自己的滑坡而無法自拔了。

(作者: 黃同慶,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黃同慶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ching@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