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212期電子報

第212期 電子報-您有這樣的部屬嗎?

劉愛雯老師

您有這樣的部屬嗎?


劉愛雯管理沙拉吧:

有位主管在向上管理高爾夫課後作業的分享,令我印象深刻,它的內容是:

當時公司有項提升設備產能的專案,工程師們提出許多創意,上司再以理論根據及經驗來篩選實驗項目。但是在會議上他與上司有不同的想法,他認為應該用實驗結果佐證,才能避免扼殺有效方案。所以會後針對幾項提案,他先與其它課合作,做初步的分析與實驗,以數據結果來驗證提案的可行性。再將提案做篩選,加以整理得更有說服力,好讓上司能支持他提出的方案。經過數個月的努力,他證明了原本上司認為不太可行的創意,卻是完成目標的最佳方法。最後使設備產能增加2倍,幫公司省下數億元的設備購買費用。整個部門上下皆受到公司的高度讚揚。

該課程在課前會進行一項問卷自評與上司他評的活動。從『服從性』和『距離感』二個向度得分高低,歸類出四種部屬類型。我幫這家台灣知名科技大廠進行多次向上管理課程,發現該公司主管們的「自評」大多以『服從性』及『距離感』雙高--【軍人型】最多,【助理型】及【專家型】居次,從未出現【輔導員型】。但是在上司的「他評」,四種類型則較平均些,還會出現近10%『服從性』和『距離感』雙低-【輔導員型】的評價。上述案例中的主管,在他上司心目中的評價,居正中間值,也就是一位能靈活運用四種風格的部屬,這是非常少見的。【專家型】與【輔導員型】部屬最大的差異,即是與上司的情誼的深淺。【專家型】部屬在科技業為數不少,事實求是,但與上司各做各的,保持距離。因此在上下評價『距離感』得分皆偏高的科技業中,部屬能成為上司心中的【輔導員】就更難得了。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輔導員,莫過於諸葛孔明與魏徵。這種下屬,如果追隨的上司是OPEN MIND的明君,正所謂君臣互相輝映,青史留名。但若上司EQ不好,偏見強烈,則往往雙方兩敗俱傷收場。

有次魏徵進諫過於激烈,讓唐太宗十分難堪,回到宮中仍然怒火難耐,暴跳如雷,連聲吼道要殺魏徵。幸虧長孫皇后智慧應對,換上朝服向太宗行禮祝賀:「臣妾聽說君主聖明,臣子才能忠心耿直。魏徵敢於犯顏直諫,不卑不亢,無所畏懼,正因為陛下是英明的君主啊!不以逆耳之言而惱怒,不視正直之臣為仇敵。是非曲直如冰炭之不同器,忠貞奸佞如涇渭之分明。如果沒有陛下的英明豁達,便沒有魏徵的錚錚鐵骨。魏徵真乃社稷良臣,臣妾代天下百姓向陛下祝賀!」一言驚醒太宗,不僅打消殺魏徵的念頭,日後更用心聽取魏徵的諍言,君臣關係也愈來愈深厚。可見上下級的交心及信任度還得經歷一連串的事件及時間的考驗,才見真章。諸葛孔明與劉備的交情,「三顧茅廬」傳為佳話。魏徵病逝,太宗親臨痛哭,廢朝六日。親撰「以人為鏡」的碑文也是千古流傳。在上者知人善任,心胸博大,保持高度的自省能力。在下者感激知遇之恩,盡心輔佐。這正是組織上下關係最理想的境界。

向「上」管理其實是管理好「自己」。「服從性」、「距離感」的高低,各有優缺點。下屬要能判斷時機,彈性運用,追求組織、上司與自己的雙贏為終極目標。但一般而言,與上司意見不同,如果經過幾次不愉快經驗之後,部屬「學會」選擇對個人最沒有風險的「高服從」,隱藏了真心話,投其所好而為之,看似沒問題但卻未必是件好事。因為如果組織上下都是高服從性,表面一團和氣,執行力強,但也預警著組織正如同溫水的青蛙,逐漸失去對問題的敏感度及創新能力。尤其在上者多如唐玄宗,早期勵精圖治,其『開元之治』一樣可媲美太宗的『貞觀之治』。但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也正是心生驕傲,忠言逆耳,任奸棄賢,由盛轉衰的開始。

魏徵曾說,希望太宗讓他做良臣而非忠臣。良臣不僅自身享有美名,他的君主也獲得美好的聲譽,國運綿長。而忠臣自己慘遭殺害,君主也得到昏庸的惡名,最終國家滅亡。遇到這種擁有長才郤不太服從的部屬時,長孫皇后對太宗的一席話,或許可以常常放在管理者的心中,激勵自己。老子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沒有您『英明豁達』的風範,部屬怎敢報憂不報喜,犯顏直諫呢?如非伯樂,豈有千里馬?試問:您是這樣的上司嗎?

課後作業讓我印象深刻的這位主管,因為對上司的「不服從」,極力爭取實驗機會,又能站在上司的角度,用上司能接受的溝通方式去贏得信任,獲得支持。這樣的上下互動激出火花,為組織創下榮耀的佳績。試問:您有這樣的部屬嗎?

(作者: 劉愛雯,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