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209期電子報

第209期 電子報-家庭教育為基礎教育

家庭教育為基礎教育


陳明志管理思維:

星期天早上在超市採買家用物品,突然間聽到吵架的聲音,只見一位顧客對另一位顧客抱怨:「先生,這裡不能帶狗進來!」「關你什麼事?你又不是店長?」說完還叫女兒把狗直接放入手推車中。半响,店長出現在那位顧客前,很有禮貌的說:「先生,不好意思,為了環境的衛生,這裡不能攜帶寵物!」,顯然之前那位顧客跑去向店長反映狀況;沒想到店長話剛說完,那位違規的顧客,竟然跑到糾正他的顧客面前,用很難聽的髒話加以辱罵並且撂下狠話,「XXXXX,我在附近住了30多年,你能拿我怎樣?不然你去叫警察好了,XXX!」一副耍流氓的樣子並且帶著他的狗繼續購物。後來,這位不甘受辱的顧客拿起手機,撥通110請警察到現場處理,針對公眾毀謗的行為提出申訴,最後在這位不講理的顧客勉為其難的道歉下,兩位顧客都悻悻然的離開了超市…。

雖然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吵架事件,當時的我卻發現,最不知所措的是那位不守秩序顧客的女兒,從外表看起來,他的女兒應該有國小五六年級的年齡,也應該具備了判斷是非的基本能力。其實當其他顧客向他父親提出抱怨時,她曾經問他父親是否要帶狗出去外面等?當時他父親很理直氣壯的回說不需要,然而他父親接下來的種種魯莽行為卻讓她很意外也很尷尬,大部分的時間她都呆若木雞,左右為難,尤其當警察進到超市裡查看狀況時,她更是面露惶恐與窘態…。

現代社會,當孩子出現異常行為時,父母經常會把責任推給學校老師,抱怨學校老師只重視課業,忽略教育孩子應有的社會行為規範,殊不知對孩子而言,人生的第一個老師就是父母,孩子的行為常常在父母「耳濡目染」下進行模仿與塑造。例如:在捷運上,對於吵鬧不休的孩子,台灣與日本的父母在處理上就有所差異,台灣父母的做法就是放任不管,也不進行糾正與指導;在日本的捷運上,日本的父母對於吵鬧中的小孩,首先會對周圍的旅客點頭致歉,再安撫孩子不安的情緒,並且諄諄教誨孩子要保持安靜,不要影響其他旅客。最終,不同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天壤之別的結果:台灣的孩子學會了--「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日本的孩子學會了--「遵守秩序,更要尊重他人」。

凡事「慎始善終」,很多事情我們看到的已經是結果,殊不知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家庭是第一個「教育環境」,父母是第一個「教育老師」,如果基礎打不好,日後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影響社會秩序,成為社會敗類。台灣如果要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除了持續展現經濟的實力外,人民的素質水平也應該提升,就從家庭教育著手吧,與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共勉之。

(作者: 陳明志,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