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196期電子報

第196期 電子報-吃的規矩

王宇老師

吃的規矩


王宇管理點心坊:

在兩天的培訓中,學員們與老師要共進兩次午餐,有時候是自助餐,有時候是桌餐(圍餐)。如果是自助餐,那就各自吃各自的,互相影響不大;要是10人一桌的桌餐(圍餐),看看其他人吃飯的狀態,更能觀察出一個企業人的基本素質,常見的沒有規矩的吃相如下:

現象一:人不到齊就開吃。中午12::00下課後,大家一起往餐廳走去,總有人慢點或者先去洗手,等到了餐廳,發現早到的三四個人已經開動了筷子,後面到的人雖然不說什麼,但是臉上肯定是沒有笑容的,或者是尷尬的。已經吃上的人還說:“不好意思,我們先吃了。”知道不好意思,為什麼還是吃了呢?顯然這是中國人的客套話!

解決方案:一桌10人的圍餐,要等到10個人都到齊了,才可以開始吃。如果有長輩或年長者或者上司在,那麼等到他們開始動筷子,其他的人才可以開始。

現象二:筷子在盤子裏翻揀。國人不習慣分餐,不分餐的話也不習慣用公共筷子、公共勺子,就喜歡用自己的筷子直接在大盤子裏夾起食物放進嘴裏,如果“一杆進洞”的話,其實大家也能夠接受,但是有的人夾起一塊肉,提起來發現肉的下半部很肥,就把它又丟在了盤中。還有的人把筷子當筢子用,在盤子裏翻來翻去找自己中意的食材,翻到了想要的才挑起來。試想,您還有興趣“拾人牙慧”嗎?

解決方案:看得准,夾得狠。看准了想吃什麼,一個箭步夾起來,哪怕發現不合心意,也放到自己的盤子裏就好了。

現象三:咀嚼出聲音,俗稱“吧唧嘴”。咀嚼的時候,嘴巴張開了,空氣就進入了口腔,在舌頭與上下顎之間形成了空隙,如果在嚼食物的時候不閉緊嘴巴,空氣一直進進出出的就發出了“吧唧吧唧”的聲音,旁邊的人的耳朵就受罪了,胃口也跟著倒了。難怪小的時候,父母總會提醒:「閉上嘴吃飯,不許出聲音。」

解決方案:雙唇閉緊之後,再開始咀嚼,而且每次咀嚼至少30下,不只能充分吸收,還能減肥,儀態也高雅些。

現象四:剩飯。常見於吃自助餐,或者吃員工食堂的員工套餐時,看到什麼都想拿一點,每次一點,結果盤子裏的食物堆積成了小丘狀。或者負責打飯的師傅不看男女,給的量都一樣,也不問一句你要多少。最後盤底碗底剩了不少的菜、飯。

解決方案:一次少盛一點,如果不夠吃,最多再去一、二次就好了。

現象五:早離席。有些公司進行培訓時,會給學員中午留2個小時包含中餐的休息時間,於是乎第一個吃完了,就和大家說我先走了,希望早點回房間午睡。剩下的9個人接著吃,當最後還有一個人的時候,往往給人感覺,這最後一個人怎麼這麼能吃?其實哪里是她能吃,只因為吃的慢,前面的人又想早走,撇下了她罷了,讓人好尷尬。

解決方案:吃飯的速度慢一點,享受食物,如果吃完了,就喝口茶,和旁邊的同事聊聊天,也是對其他人的尊重。

現象六、七、八、九、…..:在餐桌上不與人交流,只和手機交流:發短信,看微博;沖著食物打噴嚏;在禁煙的餐廳抽煙,兩旁還都是不吸煙的女同學;最嚴重的還有一位先生低著頭剪指甲!真是無奇不有!

以上的現象,無論是合資的、外商獨資的、民營的、國營的、國有的裏面都發生過,跟國民的素養有關。可是大家都是成年人,該如何管理呢?如果你是他的上級,那就直接指出吧,否則會影響客戶的感受。如果你是他的家人,那也直接指出問題吧,否則會讓你的家人在外人面前蒙羞。如果你是老師,那就在課上找機會提點一下吧,否則會令你的學生在別人面前丟人。

在一窮二白、有一餐沒一餐的年代,有人會理直氣壯地說:「連吃都吃不飽了,那還能顧及吃的規矩呢?」,似乎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不過,在豐衣食足的中國沿海都市,我還是經常看到眾多沒規矩的吃相,看來管仲說的:「倉稟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這句話被推翻了,知禮節、榮辱與溫飽沒有直接的關係,也跟學歷、職位或收入的高低,以及都市叢林裏高樓林立的建設無關,反而與家庭與學校的教育息息相關。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的吃相,只是道德文明不足的一隅而已。不過令我遺憾的是,常常見到政府或學校將規矩或是榮辱觀洋洋灑灑寫在佈告欄,或是貼在牆上,這就好像一個人將“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這句話,當成座右銘放在書桌的臺燈前;如果他一直沒有實際的行動,或許只能說明 “臺燈面前的他,經常失敗!”

(作者: 王宇,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