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191期電子報【領導風格】

第191期 電子報【領導風格】失去三面鏡子的領導者

鄭自凱老師

【領導風格】失去三面鏡子的領導者


鄭自凱管理觀點:

清代有位名字叫「獨逸窩退士」的人,在他寫的《笑笑錄》裡,有這麼一篇笑話:

縣衙門的官老爺到鄉下巡視農村時,有個農夫向他訴苦,說荒年歉收,無力上繳稅賦。這時候官老爺就問他:「麥子收成多少?」農夫回答:「只有三分收成。」

官老爺又問:「棉花收成多少?」農夫回答:「也只有兩分收成。」

官老爺再問:「那稻子收成多少?」農夫回答:「也是兩分收成。」

官老爺聽了之後,勃然大怒地說:「這樣加起來不就有七分的收成,你還敢造假說荒年歉收?」

農夫又好氣又好笑地說:「說實在我活100多歲了,可是從沒見過如此嚴重的荒年啊!」

官老爺看了他的樣子,喝斥著他:「胡說!你的年紀怎有可能100多歲呢?!」

農夫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70多歲,我的長子40多歲,二兒子30多歲,加起來算不就100多歲!」

這麼一說,引起哄堂大笑,官老爺聽了之後,羞愧地漲紅了臉。

無巧不成書的是,最近我為某企業授課於課間休息時,聽到學員與我分享類似官老爺的故事:

一個月前,台灣的某大企業集團總裁到南部視察旗下的一家工廠。在生產線上,遇到一名女性員工向他訴苦,說工資低、工作量又大,福利差、工作環境又不好。總裁當場交代隨行的人資長,要好好處理她說的問題。

一個月之後,在該企業集團台北總部的一級主管月會,人資長向總裁報告這件事,他說:「經過屬下的了解後,當天向您抱怨的那位婦女,根本不是我們公司的員工,她是人才派遣公司約聘的。」

總裁聽了之後,勃然大怒地說:「哇塞,她竟然不是員工喔!那她有什麼資格發牢騷呢?!」接著,他向與會的主管說:「聽了人資長所做的簡報,可以看到我們公司妥善照顧員工的程度,有這麼好的福利措施,各位主管就應該要好好地向員工宣導才對!」對總裁的這番話,與會的幹部諂媚地同聲叫好,報以熱烈的掌聲。

不過,這家企業集團的董事長在得知這件事之後,不以為然地訓誡總裁要「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代最善於傾聽與善取各種獻議的皇帝,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道理。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回,直陳其過,勸太宗最好能內斂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貞觀十七年(西元643年),直言進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殁,朕亡一鏡矣!」

我認為,領導者可分為三等層次:

上等者就像唐太宗,懂得悲天憫人、眾聽旁觀、傾聽善取、聞聲救苦;

次等者就像這位官老爺,雖然顢頇無能,不過事後還知道羞愧,漲紅了臉或痛哭流涕;

下等者就像這位總裁大人,不只超昏聵,傲慢自大、還能裝聾作啞地硬拗,一點都不臉紅。

從上述兩個跨越時空的故事看來,歷史總是無止境地反覆著相似的情節。所以,不論是清代的官老爺,還是當代的總裁大人,只要失去了三面鏡子的領導者,他們荒腔走板的言行,就會像個超級的笑罈子,令人好氣又好笑!

(作者: 鄭自凱,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創辦人)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鄭自凱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tzukai@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