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152期電子報

第152期 電子報-你多久沒去找主管聊聊了?

你多久沒去找主管聊聊了?


陳明志管理思維:

最近報載,某位父親與孩子吵完架後,在孩子書房的桌上看到一封「遺書」,「遺書」中載明了孩子對父母、師長與朋友的感謝。父親看完遺書後大為緊張,在準備報警尋人之際,幸好遇見孩子返家拿取東西,在詢問孩子事情經過後,才知道原來那封「遺書」是學校開設「生死學」課程時,老師要求每位學生「預立遺囑」,藉以要學生體會「生命之短暫」。

我非常贊同這種「生命的體會」,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也無法計算生命的餘數,生命的體會可以讓我們學習「珍惜當下,知足常樂」。然而,我們在體會「生命有限」之餘,是否應該思考當下會做的事?繼續工作嗎?瘋狂的購物?找老朋友聊聊?陪陪年邁的父母?還是一個人靜靜等待生命的結束?不論你決定做什麼?都代表你對「生命與生活」的重視所在,每個人不盡相同。

從「生命的體會」事件中,我想到在「高效率的主管」所應具備的能力中,「時間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大部分的主管習慣扮演「救火隊」的角色,常常被「急迫性高」的管理工作壓的喘不過氣來,這是因為「救火隊」的主管的工作是以「急迫性」而非「重要性」為依歸。「急迫性」的工作永遠在跟時間賽跑,而且會「愈跑愈累,愈跑愈慢」終至負荷超載(Overloading)。

換句話說,這類型的主管明明知道時間不夠用,卻從不重新檢視哪些才是該做的工作,而拼命想以「提昇效率,延長上班工時」來完成更多的工作。然而,提昇工作效率和延長工作時間畢竟只能「治標」,充其量只能完成眼前急迫性工作,但是對「未來性」或是「改善性」的工作卻已經沒有餘力可以進行。

至於要如何判斷「重要性」工作呢?我認為,以「主管期望」為基礎的工作就是重要性的工作,也是能解決時間不足的「治本」作法。很多主管習慣做很多事,卻從不去理解上司對工作的期望,就像是一個垃圾桶,從不去研究垃圾應該如何分類儲藏、再回收、再利用,進而設計「環保產品」,而一味的以擴充垃圾桶容量,企圖塞下所有的垃圾。當你瞭解「主管的期望」後,你會發現這些工作項目的「重要性」和「優先順序」就會凸顯出來,「瞎忙」的工作狀況也會獲得改善。

你多久沒去跟主管聊聊了?當你重新瞭解你的主管,傾聽他對你的期望,你會發現工作目標開始明確,繁重的工作也開始井然有序,相信你會對未來充滿希望,更積極活力的面對工作,共勉之。

(作者: 陳明志,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