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118期電子報

第118期 電子報-創業不能光憑感覺

創業不能光憑感覺


陳明志管理思維:

我和好友龍宗在風和日麗的星期六下午,一起喝杯咖啡聊聊近況,言談中發現他的心情有點沮喪。原來龍宗在銀行服務多年,最近頂頭上司剛換,加上部門內有2位同事相繼離職,雙重壓力之下讓他萌生退意。我問他辭職後要做什麼?他說:「我想去開咖啡店,那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沒錯,開咖啡店是多少年輕人曾經有過的夢想,然而真的能夠「說開就開」嗎?

開咖啡廳(或是創業)要考慮的因素頗多,店面,資金,設備,原料,員工,市場,產品,服務…等等都必須詳細的加以規劃。今天我以「咖啡店的競爭力」為主題,透過策略管理大師Michael Porter的「五力分析法」,談談開咖啡店(或創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所謂的「五力分析法」係指企業進入任何一種產業,必須就五種面向來思考其競爭力的強弱,作為是否仍要進入該產業的參考,這五種面向包括:(1)現有同業之競爭壓力(2)潛在競爭者的威脅(3)替代品的威脅(4)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5)下游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我們現在就以這五個方向來思考「開咖啡店」到底有多少勝算?

(1)現有同業之競爭壓力:

目前大街小巷咖啡店林立,有品牌加盟的店不算,自創品牌的咖啡店更多,如果沒有非常具有特色的產品,很難讓客戶持續固定在一家咖啡店消費(產品差異化程度太小),欠缺忠誠度高的顧客,經營上便會相當困難;另外,如果新加入競爭的店家規模不夠,便無法主導市場的規則(例如:產品價格),這樣長期穩定的狀況也很難持久。

(2)潛在競爭者的威脅

如果開咖啡店的門檻(條件)不高,任何人只要有適當的店面,設備原料與不高的營運資金便可以進入市場,這樣便會對供需狀況產生影響,進而降低現有市場的獲利能力。

(3)替代品的威脅

所謂「替代品」是指能夠完成類似功能,提供顧客滿足現有需求的品或服務。飲料市場在台灣蓬勃發展,進入便利商店可以發現滿滿的飲料櫃陳設著各式各樣的冰熱品,甚至連知名咖啡店產品都已經進入便利超商的通路,讓消費者隨時可以獲得購買上的便利。所以如果顧客只是解渴的需求,太多可以「互相替代」的飲料產品,由於可以隨時與隨地購買取得,只能在「固定地點」的咖啡店產品,其競爭力自然不高。

(4)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第一個重點是咖啡豆。咖啡要好喝,咖啡豆非常關鍵,然而好喝的咖啡豆如果掌握在少數進口商的手中,那價格高低自然掌握在供應商的手中,如果營運不錯,高價的咖啡豆會壓縮獲利空間;營運不佳,高價的咖啡豆會讓咖啡店面臨倒閉的風險(地點好的店面也是同樣的道理,景氣好,調高租金,景氣不好,咖啡店倒閉)。

第二個重點是採購成本。如果咖啡店對原料或設備的採購數量不大,未能產生經濟規模(Economy of scale)的效益(也就是說無法以量大取得議價籌碼,壓低進貨成本),這樣對開店的固定成本將會有很大的負擔,所以除非能快速提高產能,否則需要準備更多運轉資金來應付。

(5)下游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市場上如果供給者眾多(滿街的咖啡店),或是產品或服務不具特殊性(獨特性),而消費者又能夠以「低轉換成本」(方便獲得新候選店家或購買通路),簡單快速的以其他同類或相似產品滿足需求,自然無法提高產品售價。現在滿街的招牌寫著:「誰說35元沒有好咖啡」,再加上環境景氣不佳,「低價策略」對「咖啡族」而言,目前絕對是「王道」。

俗語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做任何事都需要周全的「事前準備」,準備如果愈充分,就會有愈高的勝算獲取勝利。任何「目標」的設立,都要從「分析」開始,透過對「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分析」與「內部條件的優勢與劣勢分析」並配合「競爭力的條件分析」以瞭解現況與目標的差距,再加上理性的評估並決定策略計畫,便是一個「策略管理」的基本架構,這個架構對於任何目標或計畫的達成有非常大的幫助。我提供了以上關於「競爭力的分析」架構給龍宗,相信他在衝動之餘,也會開始冷靜思考與準備他的「咖啡店作戰計畫」,祝福我的朋友。

(作者: 陳明志,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