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180期電子報

第180期 電子報-棒打出孝子?嚴師出高徒?

棒打出孝子?嚴師出高徒?


陳明志管理思維:

最近在時代(Time)雜誌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不約而同刊載了一篇標題為「中國母親為何比較優越?」(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的「書摘」,引起東西方教育界的「火線交鋒」。

這本書的作者是華裔教授蔡美兒,他認為子女的教育應該採取「棒打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的作法,以她兩位品學兼優的小孩為例,她不准小孩成績低於A,不准拿不到第一名,又不准疏於練琴(平日兩小時,假日三小時且過程不准喝水與如廁),當然也不准去朋友家過夜,或是參與娛樂約會等等青少年喜歡的活動,如果未達要求,會給予一些嚴厲的處罰。

蔡教授的教育方式,對於一向主張「民主與鼓勵」的西方教育學者,認為這種做法會壓抑子女本身的人格發展,忽略子女社會化的過程,不容易培養子女獨立的性格,孩子也將因為減少與其他人相處互動的機會,不利於適應人我社會。

其實這兩種說法並沒有衝突,東方與西方的教育方式,都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孩子,只是「立論基礎」的差異罷了,在東方社會的價值觀,比較偏向於「人性本惡」的觀念,就是人的本性是壞的,如果孩子在個性尚未定型前,不能給予正確的生活觀念規範,就容易被環境或朋友影響,進而學壞。而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則偏向於「人性本善」的觀念,就是人的本性是好的,所以孩子的個性應該從實際生活中「體驗」,從成功與失敗經驗中學習經驗或教訓,父母只需要「鼓勵」而不是「規範」,孩子自然會有所進步與成長。

不過,上述「東方重規範,西方重鼓勵」的文化差異,在我的教學經驗中,卻出現過「例外」的狀況。例如:早期為了讓學生在課間休息後準時回到教室上課,便規定了只要全組有1名學員沒有準時,全組便必須罰站直到遲到的學員進教室為止,這種規定實施的效果不是很好,因為準時的同學大都不好意思指責遲到的同組學員。後來,我改變方法,設計了「抽撲克牌」的「加分競賽」,只要全組學員準時到齊,我將會給予該組全體學員「抽撲克牌」的權利做為鼓勵,沒想到這樣的方式卻激勵了學員,在上課前就主動開始「呼朋引伴,電話聯繫」,為的就是要得到「抽牌」的機會,準時上課的「效果」大大提升了,這符合了東方人不喜歡為了「榮譽」而破壞「人際關係」的傳統觀念,也證實了使用「規範」的方式不一定每次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所以「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老子也說過:「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說「道」如果幾句話就能說清楚,那就不是「道」了。東西方文化可以「截長補短,互為體用,互相包容」,凡事應該因時(時機),因地(環境),因事件(狀況)而有所選擇或運用(也就是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如同主管對部屬的管理方式,在方式上可以「恩威並重,蘿蔔與鞭子搭配」,有效關鍵在於「存乎一心」(用心,愛心與包容心),至於哪種方式好,就必須依賴父母或主管的「大智慧」了。

(作者: 陳明志,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