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358期電子報【團隊紀律】

第358期 電子報【團隊紀律】抓出洩密者

王吉達老師

【團隊紀律】抓出洩密者


王吉達吉言吉語:

今年 4 月時,台灣某媒體記者寫了一篇報導,內容描述到柯文哲的部屬先一步打探議員對於巨蛋案的態度,根據流出的民調,有 6 成的議員支持和遠雄解約。事件傳出後議員不滿柯文哲部屬中有人將資料洩露給媒體,因此柯文哲展開了調查洩密者的行動。然而,接著卻傳出為了查出洩密者,採用調閱所有公務機的通聯記錄,並委託民間測謊公司,以測謊機要來抓出洩密的人,導致一名不願配合測謊的人員,遭市府以「違反命令」的理由要求辭職。柯文哲強調,市府內部紀律太差,但他相信市府內部慢慢建立起正直誠信的文化後,大家就會認同,也知道規矩是怎樣。

有一個遊戲叫做抓間諜,這個遊戲是分小組進行,每人會發下一個信封,裡面有張說明,上面有討論的議題,同時下方也有一個欄位註明你是間諜或不是間諜,遊戲進行期間不可以給其他人看你手中的說明。在遊戲一開始,引導者會先宣布遊戲的目的是討論並達成共識,同時抓出間諜,而各小組當中有一個人被指派擔任間諜,請大家憑觀察抓出間諜。引導者還公開的說,間諜請隱藏好你的身分,並盡全力阻止小做出結論、完成任務。但事實上,並沒有任何一個人被安排擔任間諜。但由於討論的題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談,因此容易產生爭議,而小組裡往往也會分成幾派,各自支持自己的立場,同時嘗試去說服對方。結果在限時完成的壓力下,許多組都沒有完成討論,不過各組都說他們已經找出了間諜,但讓他們去指證誰是間諜時,卻發現他們所指的卻不是同一人。當引導者請被指派擔任間諜的人舉手時,大家才發現根本沒有人是間諜,可是這些被指為是間諜的人是怎麼來的?原因就在一開始引導者的話,他說:「各組裡面有一個人是間諜。」還明著說:「請盡全力阻止小組完成任務。」因此,只要是阻止我們完成任務的人就很有可能是間諜,當組織裡出現不同派系時,只要說法和「自己」這一派不同的人,就很有可能是破壞組織和諧的「間諜」。也因此,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去思考,討論議題時本來就會有不同意見,卻不斷的在觀察誰可能是間諜,當某人反對意見表達越多的時候,他被認為是間諜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完全是心理作用在作祟。

這個事件中我們反思幾個問題:組織裡有人洩密,這件事要不要管?在《向下管理高爾夫課程裡面我們提到,有幾種狀況可以不管:

1.這件事發生的頻次很少。
2.這件事沒有嚴重後果。
3.這件事有不祥之兆。
4.這件事易進但難退。
5.這件事看起來十分複雜。
6.這件事需要冷處理。
7.目前為止,所找的方法都不好用。
8.有比你更合適的人在管。

如果符合以上的條件越多,就越是不要管。但所謂的「不管」,並不是不作為,而是用「眼睛」管,看這件事情後續還會怎麼發展,同時私下進行調查,若事件越演越烈,就必須要管。再者,有沒有人會承認他就是洩密者?事實上,不會有人主動承認他就是洩密者,即便是所有的間接證據都指向他,在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之前,會承認的人確實不多;更何況在經過大動作的搜查之後,也只是「懷疑」是某幾個人幹的,這時若有人大動作反彈,很容易就會被大家視為是「作賊心虛」,而被貼上洩密者的標籤。

最後,這個反彈的人應該離開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當彼此間已經沒有信任基礎的時候,這人留與不留都顯得尷尬,部屬知道上司不信他,上司也不敢繼續交代他工作,留下可能沒事做又會遭人冷眼或是耳語,離開又坐實了他就是洩密者。因此,這件事情一開始就不應該採用這樣的處理手法,讓主管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所以,在向下管理高爾夫的課程中,就不斷的提醒學員,凡事都應該要「慎始」,特別是在處理部屬的問題時,前面一個沒處理好,後面連帶所衍生出來的問題更難處理,甚至讓自己陷入困境中;而且主管往往為了顧及顏面不肯認錯,也更容易出現一步錯、步步錯的狀況。因此身為主管不得不謹言慎行呀!

(作者: 王吉達,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王吉達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jason@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