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500期電子報【領導風格】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500期 電子報【領導風格】與其待時的問責,不如及時的當責

黃同慶  老師

【領導風格】與其待時的問責,不如及時的當責


黃同慶慶聲若響:

2019年七月底的時候,有一位相熟企業的董事長找到我,他要贊助朋友的老歌演唱會,希望我幫他找一些人去聽。我問了我班上的同學,看誰有興趣參加,結果有五位同學跟我索取了門票,其中一位同學還要了十張門票,說要帶家人一起過去聆聽,因為張數頗多,我前後和他確認了幾次他真有這個需要,都獲得他想要帶家人一起參加的回答。沒想到演唱會前該同學還是因故無法前往,十張有價的門票也因此白白浪費。

這件事發生之後,我寫信給董事長致歉,並告知會馬上處理,然後聯繫該同學詢問狀況,也在班上的公告欄宣告並譴責此事,但我這樣的處理是非常不妥當的,因為我並沒有將處理方式,明確地告訴董事長,且對該名同學不但沒有嚴厲指責及提出要求,反而給了他7天答覆的期限。這樣不痛不癢、不夠及時的處理行為,也連累了我的恩師,因為他和董事長是多年的好友,在得知這件事情後非常生氣,對我處理問題的方式也非常不滿,認為我背離了教育價值,更糟糕的是我當時沒有處理完就出國授課,把這件事情丟給班上的幹部處理,班上幹部也沒能抓住這事件的核心問題。就這樣拖延了六天,老師只好親自找這位背信的同學,要求他以這10張票等同的金額捐助給慈善機構以示負責。隨後,老師也在社群上公告了這件事,並期望他的學生能夠引以為戒。

對這件由於沒能及時切入問題的核心,迅速做出負責任的行為,反而勞駕了老師出面解決的事情,我事後深刻的自我反省,總結出至少犯下了下列的七項過失:

一、信念不夠堅定:
我開班的原因原本是為了實踐我心中的教育理念,但當成員做出不該有的行為時,沒有能夠堅定的去處置,這顯示我的信念容易動搖。

二、標準不夠清楚:
這一班的學生都是未來想要從事教育相關工作的人員,國有國法,班有班規,而我未能在事前清楚要求並告知眾人規定,只是用模糊的誠信原則來要求,這是領導者不當的作法。

三、要求太隨便:
雖然該索票人員有向我解釋原因並致歉,但我並沒有對其提出明確的要求,似乎做錯事情只是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帶過。

四、推卸責任:
事件發生後,我忽略了我應該要對董事長負全責,以隔天要出國授課,無法通話為由,交代班上其他幹部處理,這是推卸責任的行為。

五、耳根太軟:
我潛意識避免人際之間的衝突,想要討好眾人,因此當班上幹部為這件事開會時,大家認為該員既然已經道歉且有正當的理由,就不用再追究下去。我的耳根太軟,竟然跟著大家一起迴避及拖延這個問題。

六、對關鍵事件不敏感:
這事件表面看來是該員的背信,實際上是我對不起董事長,也讓老師對老友愧疚及對我的失望與擔憂,而我竟然將它當作一個簡單的事件處理,對問題的嚴重性不夠敏感,也搞錯了自己在事件中的角色。其實我是問題的所有人,卻把自己當成是協助解決問題者。

七、對文化型塑沒概念:
身為一個教師,一個教育團體的創辦人,對於團體未來文化的發展與成員素質的塑造,應該要有清楚的圖像,如果我期盼團體成員未來有君子之風、言行一致、信守承諾、樂於學習、勇於承擔,那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我沒有抓住機會做出教育指導,妄為一個合格的領導人。

對於改進上述的七點過失,我的治標及治本的行動是:

一、公開致歉:將這篇文章公開發表,再次跟董事長致歉,並且在社群裡面對成員致歉,也條列分明的要求自己反省並要求眾人警惕。

二、辭去職務,以示負責,這不是逃避,而是要求自己能再自我修練。

三、整頓整改:暫停新一期學員的招生,並召開幹部會議,重新討論班規並嚴格執行,對再次違背者嚴懲不怠。

這件事情發生後我非常難過,鄭自凱老師問我當初為何如此處理?《向下管理高爾夫裡面明明有提及處理問題的茶壺效應之一「及時性」,我回說當初也不知道腦袋哪根筋接錯了,明明我年輕時擔任主管,部屬犯錯我是願意認錯並帶著他一起改過的,怎麼年過四十,反倒做事猶豫不決,因此我相信這事情一定是上天要提醒我一些事情,我感恩有這事件讓我警覺,感激有一個老師願意這樣指導我,感謝有一個老闆願意給我機會。

(作者: 黃同慶,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黃同慶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ching@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