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603期電子報【激勵溝通】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603期 電子報【激勵溝通】如何使部屬「上下同欲」?

鄭自凱  老師

【激勵溝通】如何使部屬「上下同欲」?


鄭自凱管理觀點:

前陣子,收到了中國大陸學生文生的來信提問,要如何做才能使部屬「上下同欲」?
他的情況是:
鄭老師,我現在加入到一家10人以內的微小型公司,幫助CEO負責公司內部的所有事務,包括組織管理、專案管理等。下面聊天記錄裡的S這位元同事,我總感覺不論如何管理(以前嘗試過各種軟硬手段),最後都好像有所隔閡,無法做到上下同欲和絕對的「服從」。因此想請教老師。
我想表達的是行為上絕對的上下同欲,哪怕是假裝的,而這一類的同事,總是讓我很不放心,我想或許是我太過敏感,但是如果企業想要發展,這是必不可少的。
<另附注>我和S最近的微信聊天記錄:
10/29-09:55
我:把所有的回饋、需求,都整理一下,形成產品文檔、流程、原型,下周可以開始定優先順序排計畫。
10/29-10:11
S:設計的往後放,現在現場事不少,一步一步來。
11/03-21:13
我:兄弟,你這邊保持準時接入(可以手機),盡可能全面瞭解公司整體資訊;排序上給你往後放,晚一點講。
11/03-21:18
S:好的。
11/03-22:08
我:剛忙來著,沒來得及回太多。你可是我要重點培養的,如果正好你也渴望成為一個有競爭力有影響力的人,那麼我一定幫你實現不斷突破。
11/03-21:24
S:加油,突破。

文生:
昨晚從阿里山健行3天回來才看微信,到現在回信給你,真是抱歉。
很高興你告訴你的近況,轉職到10人以下的微小公司,幫助CEO負責公司的內部所有事物,包括組織管理、專案管理等,無論從組織規模及崗位角色及職責都跟之前公司有著很大差異,對你應該是個新的挑戰。在回復你意見前,請先回答一些問題,讓我瞭解的更具體些。

我問:S的基本背景,年紀、工作經歷、入職有多久,主要的工作職責…。
文生回復:S的基本狀況我確實沒深入的瞭解,客觀原因是我加入這家公司後就出差,一直在客戶現場。主觀原因是,我加入後公司團建,通過酒局的過程試探,發現此人不易降服,因此過早的下了一個主觀的定論。

我問:10/29是週五,上午9:55你給S的「把所有的回饋、需求,都整理一下,形成產品文檔、流程、原型,下周可以開始定優先順序排計畫。」是在什麼狀況下,你需要給他這一段微信呢?
文生回復:S是該專案的專案經理。雖然我剛來,但依據我的經驗判斷,在下一周客戶一定會很急迫地需要我們的回饋,為了讓他不被客戶和老闆看扁,我特意提醒他要抓緊安排,以便應對客戶的急迫。當然了,原本作為項目經理,其應該具備這個能力和素養的,但是他比較年輕,經驗尚淺,且主動性不足。後來不出我所料,客戶因為他沒有推進而發飆。

我問:你的意思是要S利用週五這一天,把所有的回饋、需求,都整理一下,形成產品文檔、流程、原型,然後下週一(11/01)開始定優先順序排計畫。是嗎?請問,S甚麼時候要排定好專案計畫,並交給你呢?
文生回復:小公司主張高效,他去推動研發同學即可,所以他不需交給我他的計畫,但我確實希望得到他正向的回饋。

我問:當S立馬微信回復你:「設計的往後放,現在現場事不少,一步一步來。」
從聊天紀錄你並無任何回應。請問,你看了這段微信後,做了甚麼?
文生回復:他微信回復我的潛臺詞,其實就是他在現場比我更瞭解情況,他有自己的計畫。我沒繼續追問的理由,是我認為他並不明白我為什麼會這樣教他,我也沒有問他為什麼。對下屬的這種態度,我往往是比較反感的,同時也感到沒被尊重,所以我就沒再回復他。

我問:11/03週一這一天內,你有關切督導S「排定優先順序計畫」的這件事嗎?如有,你是怎麼做的?如無,又為什麼沒有?
文生回復:這一天我沒跟進這件事,因為如我判斷,客戶已經發飆了,他解決不了,於是找了CEO來解決。(我猜測客戶會發飆一事,我與CEO提前通過氣,所以CEO早有心裡準備。)

我給文生的四點意見:
一︑你期待部屬能夠和你有共同的欲念,但「上下同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須經過一連串良好的互動,才有可能變成「麻吉兄弟」。良好互動的基礎建立于相知相解,如果S的背景、資歷你瞭解不多,在私領域沒有一些往來或是相互的關懷,彼此僅止於對公關系,那這樣就很難麻吉了。同時,你們還需常常保持「狀況共有」、「資訊共用」,才可能達到上下同欲。

二︑你期待部屬能有「絕對的服從」,我不知道甚麼樣的行為才叫做「絕對服從」?不過,部屬的服從有兩種,一種是「服而從」,打從內心尊敬而願意跟隨;另一種是「不服而從」,表面上做出言聽計從的樣子,但心裡其實是不服的。你要的服從應該是前一種吧!

三︑「依據我的經驗直覺判定,客戶一定會在下一周對回饋的需求有很急迫的需要,因為為了讓他不被客戶和老闆看扁,我特意提醒其抓緊安排,以便可以應對客戶的急迫。」從你這一段話可看出你的出發點確實是良善的,因為你心裡正為著這位年輕、經驗不足、較為被動的下屬擔心。但你並沒好好的向S表明你的擔心,因此他恐怕也難感受到你的用意。此外,從你說的「週一(11/01)客戶如我判斷已經發飆了,他解決不了,於是找了CEO來解決」來看,你並沒有達到目的。所以,你們週五的互動是無效的。下次如果有類似狀況,建議你:
1.先詢問安排項目計畫的進展狀況(做到狀況共有),然後進入積極性傾聽的迴圈(傾聽­複述­確認­詢問)四個步驟,讓他有充分表達的機會,不急於說出你的意見或是提醒他。例如他說:「設計的往後放,現在現場事不少,一步一步來。」那你就複述及確認:「你的意思是你已經有自己的計畫,打算按計劃一步步來,是嗎?」,如果他回答:是的,那你就再進一步提問:「你的一步步,是指哪些行動呢?」或是「你打算採取哪些行動呢?」

2.聽完他的回答,如果你仍然擔心下週一極有可能出問題,請先避免跟他說一些「提醒」或「規勸」的話,因為這些空洞的話是「說教」,效果不好。請具體的表達你擔心的狀況及原因,並告訴他:「為了避免下週一這些問題的發生,從現在起我們需一起採取一些行動。」之後,詢問他要怎麼做?需要你什麼協助?然後協議出雙方同意的下一步行動,以及制定後續追蹤的時間。

四︑你說:「我沒有繼續追問,是因為我認為他不明白我為什麼會這樣教他,也沒有問為什麼,我對這樣的態度,往往是比較反感,同時也感覺到沒有被尊重,因為他算是我的直接下屬,所以我沒有回復」。我認為,這段話裡存在著關於領導者的兩個問題:
1.既然你認為「他不明白我為什麼會這樣教他」,那就該想想,你這樣的說話算是「教」嗎?應該如何指導下屬,才能達到你的目的?
2.你不繼續提問,部屬也不繼續說,彼此就此打住;不過,你內心卻存在著「我對這樣的態度,往往是比較反感,同時也感到沒被尊重」不爽的感受。對此,請反思下面三個問題:
.問題1:
這樣就判定是部屬態度的問題,是否過於主觀?是否言之過早?有就事論事嗎?(請回頭複習《向下管理高爾夫核心課程狀況九的「辨別員工問題『人』與『事』的差異」)
.問題2:
因為對他有反感,所以你不想再問下去,這樣是否有些意氣用事、對人不對事呢?
.問題3:
如果下屬回復你:「是的,我今天會完成梳理,下週一排計畫。領導,你放心,謝謝你的提醒。」這樣就是你期待的「被尊重」,不令你反感的態度嗎?還是說下屬其實是不想繼續和你對話下去,用這樣應付你一下?

文生,最後,想借用和你名字同音的「聞聲」,咱一起向「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學習。祂以和藹慈祥的臉龐及關愛的眼神面向信徒,修長、寬厚的雙耳代表無所不聽,接引的手勢示意著「包容」及「接納」。這告訴我們,想贏得部屬的信賴,就多多親近他們,與之良性對話,且認可他們。

文生看了我給他的建議後,回信給我:
非常感謝老師的耐心指導。在我昨天給您打完字後,我已經有了一些感觸,我很開心有這樣的一個反思。若不是跟老師訴說,我恐怕很難沉下心來好好的看這件事情。
word檔中老師的每一條建議更是讓我自慚形穢,我推崇「一切的組織問題都是管理者本身的問題」的這個觀點,並且時常掛在嘴邊,但是居然在這個事件上陷入困局,還是修煉尚淺。
我會在回京之後,親自找這位同事當面溝通,複盤過去這段時間,我為什麼會提出這些問題以及我的預期,當然我會先去瞭解對方,瞭解其個體,瞭解其工作。做到先成就他人。

我給他的回覆:
文生,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領導者的修煉總是無止盡的,能感到不足及慚愧是很好的反思。感謝你如實地回答我的提問,讓我更加瞭解你的狀況,期盼我的觀點能對你有幫助。另外,我想整理一下這次和你的對話,跟我微信的學生們分享,好嗎?

(作者: 鄭自凱,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創辦人)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鄭自凱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tzukai@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