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672期電子報【企業文化】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672期 電子報【企業文化】知道「為什麼」,而不光是「是什麼」

鄭自凱  老師

【企業文化】知道「為什麼」,而不光是「是什麼」


鄭自凱管理觀點:

從年輕時我就開始捐血,這次是第九十九次,過程特別有意思。

政府規定65~70歲每年須經醫師訪談評估後,一年可捐血3次每次250 cc,我家附近的江子翠捐血中心排醫師面談的時間是每週三上午的9:30~10:30,要先預約。去年起,我開始需要這個評估程式才能捐,也不能像之前一樣每次捐500cc。

4月26日醫師和我面談,OK可以捐。但因為中午跟從上海回來的侄兒約好吃飯,捐血時間不足,我告訴櫃檯服務人員下午來捐。由於中午喝了一點酒,於是打電話給捐血中心告訴她,我中午喝了酒明天再來捐。她說,不行,得下週三再給醫師評估一次。我問她:「為什麼需要重來一次?」她回答:「抱歉,這是規定。」

5月3日我依約去了捐血中心,櫃檯服務人員仍告訴我,照規定還是需要醫師面談評估。我告訴她:「這是不合理的規定,因為醫師評估的是未來一年內是否具備捐血條件,既然上周已評估OK了,那為什麼還需再做一次呢?如果需要這樣,那為甚麼一年之內還可再捐血2次呢?」

可能是因為我和櫃檯有爭執,引起另一位護理師的關注,她聽了我的不滿之言,請櫃檯查詢捐血中心的規定,結果是不必再做一次醫師評估。換言之,我上週四就能來捐血了。

只知「是什麼」,不知「為什麼」,其實組織並沒有這樣的規定,卻是很多員工會遵行的做法,究竟從何人何時開始,演變為不成文規定也無從可考。甚至有天被人提出質疑時,還講的振振有詞,一點也不動腦思考究竟合不合理。
這種現象讓我想起,我曾寫過的《五隻猴子的故事》(收錄於拙作《正本清源》一書):

「實驗人員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裡,籠子上頭有一串香蕉,香蕉旁邊裝了一個自動偵測器,若是偵測到有猴子拿香蕉,馬上噴出強力水柱。
首先有只猴子去拿香蕉,水立即噴了出來,而每只猴子都被水噴濕了。猴子們不信邪,一隻只去嘗試,結果都一樣。於是,猴子們達成一個共識:不去拿香蕉,因為會有水噴出來,把牠們淋濕。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換掉,換另一隻新猴子(稱為A猴子)。這只A猴子看到香蕉就想跳上去拿它,四隻老猴子見狀海K了牠一頓。A猴子嘗試了幾次,被打到滿頭包,還是沒拿到香蕉,當然這五隻猴子沒被水噴到。
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老猴子換成另一隻新猴子(稱為B猴子),這只B猴子看到香蕉,當然也想去拿,一樣被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一頓,尤其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這叫做老鳥欺負菜鳥,菜鳥要多忍耐),B猴子試了幾次,還是被打的很慘,只好作罷。
後來所有的老猴子一隻只被換成新猴子,這幫新猴子仍然有著不去碰香蕉的行為,但是,牠們可能不知道真正的答案,只知道如果有去動香蕉的,就應該把牠扁一頓。」

對華人而言,想讓員工徹底知道「為什麼」並非容易。因為,在我們成長過程被要求做個乖孩子,往往比起追著父母及老師問「為什麼」,容易得到大人的讚美及肯定。因此,想要促使員工能主動多問「為什麼」、以及主管能多以提問取代告知來領導部屬,除非刻意為之,否則很難做到。

《橫向管理高爾夫授課時,我常以ERRC四個行動原則,跟大家分享如何突破「抱殘守缺」?
.E:Eliminate,刪掉不合時宜的
.R:Reduce,減少、簡化一些多餘的、重複性的
.R:Raise,提升及強化那些有價值的
.C:Create,創造有利於價值的
前面的E和R是「減法」,後面的R和C是「加法」。

接著,我告訴學員一個最為簡單的作法,那就是利用最近的例行周會,拿出一個團隊常用的報表、表格或作業流程,帶著下屬一起做ERRC的腦力激蕩活動。同時也別忘了,要多提問,禁止否定及批評。
通過這樣的活動,經常能找到:
~「哪些不合時宜的,卻依然墨守成規?」
~「哪些是值得再提升的地方?」
~「可以加入哪些有助於增值的新點子?」

甚至有時候還能看到,類似我在這次捐血的過程遇到的「明明沒有這樣的規範,卻以訛傳訛變成不成文的規矩」,還有猴子吃香蕉的現象。

墨守成規,並非全都不好;但最怕是抱殘守缺,不知所以然而為之。組織成員做事的方式就是組織文化,想要傳承表面上的行為容易,但要傳承真正的意涵就相對困難多了。因此,對行之有年的一些做法,領導者最好利用機會教育,讓員工知道「為什麼」,而不光是「是什麼」。

<後記>
5月4日上午江翠捐血中心的主管打了電話來,跟我說抱歉,她沒帶好團隊,這是她很好的警惕...。謝謝我昨天給她的上級台灣血液基金會的發文。

(作者: 鄭自凱,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創辦人)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鄭自凱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tzukai@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