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676期電子報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676期 電子報-貧而樂,富而好禮

顧  濤 老師

貧而樂,富而好禮


顧濤環顧世界:

我的大兒子最近在上 SAT(也稱「美國高考」)補習班,學業壓力很大,昨天晚上和他聊天的時候,明顯感覺到他的心情不好,他說他很羡慕我和他媽媽這一代人,我們過得比他要幸福的多。他這麼一說,讓我和我太太都非常的詫異。

於是我太太就大談了一下她自己的成長經歷。小的時候一家人五口擠在一個15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家裡沒有電視,沒有電話,手機和互聯網還沒出現,更不要說汽車了。除了生活比現在貧乏很多以外,成長過程是被父母罵大的,在職場上也會遇到很多挑戰,比如上級的不公平對待,我太太說那個時候經常會被上級劈頭蓋臉的罵一頓。相比之下,她實在不明白,在如此富足的生活條件下成長的孩子,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我兒子是2000後出生的一代,為什麼這一代人變得如此脆弱?之前聽到一個說法,我也是蠻認同的。我的父母那一代人都是兄弟姐妹四五個,每一個人也會有兩三個孩子,所以逢年過節,一個家族聚在一起的時候,爺爺奶奶一定是家庭的中心。而2000年後出生的這一代人,他們的父母很多已經是獨生子女了,逢年過節的時候,4個老人加上一對父母和唯一的孩子在一起,而顯然孩子已經變成了家庭的中心。孩子在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環境中長大,當他們步入社會的時候,就會理所應當的認為這個世界也應該如此,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由此而產生的心理打擊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是1998年大學畢業,進入當時中國的第一代科技企業聯想集團。聯想當時有一句口號:「嚴格、認真、主動、高效。」用今天的眼光看,好像這個企業冷冰冰的,對員工蠻嚴厲的。但是用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經歷看,確實很容易接受。那個時候。如果員工績效不好,肯定會受到上級直接的批評,而往往大家認為員工的進步更多的也應該來自於上級的批評和指正。

當2005年聯想收購IBM PC業務的時候,在這方面就遇到了巨大的文化衝突。因為中國的管理者已經習慣了批評下屬,但是到了美國一看,發現美國人從來都不批評人,甚至當面重一點的話都不會說。如果上級一定要指出下級的一些問題和錯誤的時候,他們一定都會使用我們在《向下管理高爾夫》中講授的一個溝通技巧~ 三明治批評法。首先是第1層,要肯定下屬的積極和努力,如果有一些成績也一定指出並加以肯定;然後是第2層,指出問題的所在,並積極的引導討論解決方案;最後是第3層,表達對下屬的鼓勵,並承諾自己會提供支持和幫助。用這樣的溝通方式,無論是對下屬還是子女,相信都會比直接的苛責和批評要好很多。

不過這個三明治批評法,當年也鬧了不少笑話。美國同事在表達不同意見時比較委婉。所以常常把第1層和第3層肯定和鼓勵的部分講的特別豐富,而第2層表達不同意見的部分就幾句話帶了過去。結果因為中國同事的英文還不過關,完全沒有聽到第2層的部分,還以為美國同事完全同意他們的想法,結果其實是大相徑庭。

《論語.學而篇》有這麼一段子貢和老師孔子的對話。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意思是子貢說:「貧窮卻不阿諛奉承,富貴卻不狂妄自大,怎樣?」孔子說:「可以。不如窮得有志氣,富得有涵養的人。」這段話對於今天的我們仍然有非常大的啟迪作用。因為,快樂不一定完全來自於物質的富足,就像我兒子的感受,他認為物質上並不富裕的我們這一代人比他們要快樂,我仔細想想,也許他還真是對的。今天的中國和我當年剛入行時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在企業管理和領導力的方式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真正富貴的人不只不狂妄自大,還須表現出有涵養的待人之道,沒有過去簡單粗暴的方式和別人溝通,使用三明治批評法這種富有人性的溝通方式,無論是在企業管理中還是在家庭生活中,相信都會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作者: 顧濤,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