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664期電子報【激勵溝通】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664期 電子報【激勵溝通】回村三天,二舅真的能治好我的精神內耗嗎?

鄭自凱  老師

【激勵溝通】回村三天,二舅真的能治好我的精神內耗嗎?


鄭自凱管理觀點:

2022/7月有部短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在中國社交媒體平臺迅速走紅,短短的一天內,影片登上B站全站排行榜第一名,播放量破千萬,新浪微博的相關話題閱讀次數則高達8.1億次。其後的一週,「二舅」影片播放量超過3740萬次,成為中國大陸的現象級傳播事件;中國官媒趕緊抓住大內宣好時機,盛讚「二舅」的精神,值得當今的年輕人學習。

這段約11分鐘的影片,UP主「衣戈猜想」講述了他二舅因為被赤腳醫生誤診而瘸了腿,但他殘而不廢;他做木工為生,一生未婚,卻資助養女買房,如今年近古稀,還獨自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親。二舅一生勞碌坎坷,但始終能甘之如飴、安貧樂道。作者說,他回村三天聽到二舅訴說的往事,宛如喝到了神奇的雞湯,治好了他的精神內耗。他說,二舅殘廢,沒上過大學,生在那麼苦的時代,人家那麼慘,還那麼堅強,相比之下,我受的苦算什麼?我還有什麼資格抱怨人生?

看到這段視頻,不禁讓我聯想起我小學時,國文課本有一則先總統蔣公看魚逆游而上的故事,寫道蔣公看了心裡想:「小魚都有這麼大的勇氣,我們做人,能不如小魚嗎?」


上述這兩則故事主角捫心自問,「小魚都有這麼大的勇氣,我們做人,能不如小魚嗎?」︑「二舅那麼慘,還那麼堅強,相比之下我受的苦算什麼?我還有什麼資格抱怨人生?」還蠻類似的。

絕大多數的魚都是順流而下,只有鮭魚為了產卵才逆流而上。蔣介石在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長大,那裡有一條叫「剡溪」的河,這種緯度的地方怎可能有鮭魚呢?二舅遭遇的苦難,應該是那個年代中國人的日常;外甥聽二舅訴說苦難的往事後,從「提不起勁」一下子變成「充滿幹勁」,怎會有如此神效呢?老蔣觀魚逆遊後悟出力爭上游的道理,聽了二舅的故事後外甥治好了精神內耗。Oh,my God,太神奇了吧!

什麼是「精神內耗」?簡單來說,就是你不做任何事,在家睡了一整天的覺,還是覺得很累,整個人懶懶散散的。這種現象最容易發生在追求完美、過度擔憂、神經質、緊張、焦慮及情緒低落、缺乏自信、沒有目標的人。那麼,這些人應該如何停止精神內耗呢?以下有三個方式,供你參考:

方式一:學習正面看待不完美的缺憾
《道德經》第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意思是:最美好的東西似乎也有欠缺,但它的作用是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也常是有空虛的,但是它的作用是無窮盡的。最筆直的東西看起來是彎曲的;最靈巧的東西看起來很笨拙;最具辯才的人常常看起來不善言辭。清靜能克服騷動,寒冷能克服炎熱,做到清靜無為才能治理天下。只要心境轉換一下,改用正面看缺憾,那就別事事求完美,沒用的才是最有用的,有虛空才是飽滿,如同我們吃飯一樣七分飽剛剛好。

方式二:順著才幹做事,逆著個性待人
我上課時候,常會跟學員分享「順著才幹做事,逆著個性待人」,做事就要做令自己樂此不疲且擅長的,將自己的才幹淋漓盡致地發揮。改變別人難,改變自己容易,如果想善待身邊的人,就別太順著自己個性,要逆反個性而為才能逐漸去方存圓,這也就是孔子所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五個年齡階段的人生發展。

方式三:多從事能遠離負能量人事物的活動
我去過蘭嶼兩次,最喜歡坐在環島路旁達悟族人搭建的「發呆亭」,看著海靜靜地發呆,甚麼事都不做。要不然就是經常長泳、騎自行車或是登山健行,讓自己汗流浹背,遠離身邊會帶給你負面能量的人事物,讓自己放鬆,徹底的舒壓。

天下最難的不在「知」,而在於「行」。尤其在次媒體如此發達的年代,滿天充斥著<註1>有道理的建議,不用我說,很多人也能知道。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要做什麼,但知道以後我們仍會不去做它,知道後沒去做,還是等於0。

願以《金剛經》的這段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作為我這篇文章的註腳。

<註1>為何我會說,滿天都是有道理的建議呢?下面是我向最近很夯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提問:「如何停止精神內耗?」,它給了我相當有道理的回答:
「停止精神內耗的方法有很多種,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方法:
.放鬆身心:可以進行冥想、瑜珈、呼吸練習等,讓身心得到放鬆。
.培養興趣:找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例如閱讀、旅遊、運動…等,讓自己有快樂的事情可以投入。
.調整生活節奏: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足夠的睡眠和飲食,減少精神消耗。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學習如何有效地面對和處理壓力,例如設定目標、分解任務、與他人溝通…等。
.尋求支持:和朋友、家人、專業心理師等人分享自己的困擾,獲得情感支持和建議。」

看了機器人的回答後,哈哈,我要仿效觀魚逆游時蔣介石的自問句:「連聊天機器人都能提出這麼有道理的建議,我們做人,能不如機器人嗎?」

(作者: 鄭自凱,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創辦人)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鄭自凱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tzukai@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