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589期電子報【激勵溝通】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589期 電子報【激勵溝通】讓雙方都吐血的表達雷區之三~想要表現禮貌,別人感覺卻是不安好心

黃同慶  老師

【激勵溝通】讓雙方都吐血的表達雷區之三~想要表現禮貌,別人感覺卻是不安好心


黃同慶慶聲若響:

吃飯時和朋友聊到他最近遇到的一位壽險業務員,他說那人很勤勞,態度也很好,每天在社交軟體上問候早晚安,見面時也表現的很客氣,和他聊天時都是一些客套話,一直讚美我朋友,但我朋友卻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不知道對方到底要幹什麼,所以決定刪除業務員聯絡方式,和對方中斷往來。

我朋友告訴我的這件事,讓我想起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句諺語~「禮多,人不怪」及「禮多,人必詐」,這意味著對「禮多」有迥然不同的兩種反應,一種是不怪禮多,只會怪對方失禮;另一種則認為其中必有詐,是虛情假意的。這位業務員表現看來很講禮貌,卻一直沒讓我朋友知道他要什麼,以致被列入拒絕往來戶,恐怕他還不知道問題究竟是出在哪裡?

那什麼樣的「禮多」讓人覺得有詐或是失禮?我認為可能有下面三點:
一︑超越界線:
想像你自己有一棟房子,要怎樣裝修是自己的事,但往往有些人,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名義,給了好多的建議,我還聽過「不經屋主同意」就直接買了大型傢俱送到他家,後來屋主因為實在不喜歡還要找人來幫忙丟棄的故事,這就是越線,看似有禮但容易讓人不喜。
二︑刻意奉承:
一副卑躬屈膝有求於人的樣子,言語當中極盡奉承討好,很像奴才對主子的「禮」,引起主子習以為常的忽視。
三︑太過膚淺:
一直停留於請安問好的層次,沒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很容易令人心起疑竇,你到底要幹嘛?

我朋友遇到的業務員,應該就是犯了上面第三個「禮多,人必詐」的錯誤,所以要怎樣做到禮多人不怪,我想有以下兩個方向可做參考:
一︑尊重個人界線:
有一句話叫做「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話反過來說就是「他可以為自己負責的事」,我們就不要越線去幫他決定幫他負責,否則容易讓對方覺得你越線了。不管雙方關係有多親近,每個人都有他的界線,這就需要你展現專注觀察與理解尊重了。不過,界線有時候很模糊,例如有些地方用餐習慣幫人夾菜,認為這是待客的禮貌,但好像違背上面說「他可以為自己負責的事」不要幫他負責?遇到這狀況有兩招可以處理。
1.請問一下:問對方你喜歡吃什麼菜,我幫你夾好嗎?或是告訴對方,今天我們就喜歡什麼自己夾好嗎?
2.觀察一下:觀察對方的表情與動作,有些人還真是不敢夾菜,筷子夾著面前菜,眼神看向前方菜,這時可以嘗試循著其目光幫他夾,若見他欣喜感動的表情就對了。

二︑社交由淺而深:
我們常聽到「交淺言深是大忌」,同樣的「交深言淺也會讓對方覺得敷衍,我把人際社交深度從禮貌問候開始,由淺而深依序歸納為五個層次,隨著對話的進行以及雙方信任度的增加,社交的層次也應該由淺而深。
1.社交互動:依據各地不同的風俗文化進行問候就坐就餐,禮節性的請安問好都屬於這一層次。
2.事實數據:雙方能夠客觀交流一些具體的事件、事實、數據。
3.觀點感受:雙方就第二層的事實、事件、數據,發表自己的感受或是觀點,在實際溝通當中,有時會先講觀點感受再補充事實數據。
4.同理接納:雙方對彼此觀點能互相理解並願意接納,求同存異的尊重彼此。
5.啟發行動:經過交流後,讓彼此都有思維上的啟發或行為上的改變。

我覺得商務社交有三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就是只追求數量但卻顯得膚淺,第二個誤區就是太過娛樂化只談風月不談事實停留在淺薄層次,第三個誤區就是越界而不自知,朋友遇到這位業務人員應該是犯了前兩個誤區,一味追求數量,每天用群發的方式問候客戶,反而讓人感到不受尊重,互動時也一直停在最淺的請安問候,這時被人覺得「禮多、人必詐」,甚至被批評「巧言令色鮮矣仁」不安好心,也只是剛好而已。

(作者: 黃同慶,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黃同慶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ching@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