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592期電子報【激勵溝通】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592期 電子報【激勵溝通】讓雙方都吐血的表達雷區之四~對他人的回應,總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黃同慶  老師

【激勵溝通】讓雙方都吐血的表達雷區之四~對他人的回應,總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黃同慶慶聲若響:

A同學想跟我學習怎麼回應他人,因為他自認很好的回應總是沒有效果,我問A同學回應他人想要得到什麼效果?A同學回答我,他想得到對方再次回應,這才是溝通互動。

我看了A同學在Facebook.com上與他人的互動,朋友甲發了一張去爬山的照片,A同學的回應是「那邊我也去過,你去對地方了,但這邊風景沒另外一邊好,你應該要去那邊玩的」,朋友乙發了某本書的讀書心得,A同學的回應是「這本書我讀過,我覺得雖然比不上另一本,但也算不錯的書」,我發現A同學都是先拉回自己,用過來人的姿態給予回應,難怪再次給他回應的人不多。

A同學的情況也是現代許多人典型的問題,我授課時看到上課很安靜的年輕工程師,我就問他們是否和人聊天沒多久,就因為不知道要如何回應,以至於找不到話題可聊,也就是網絡用語所說的「句點王」?他們常會點頭如搗蒜的回答,是的。他們和同學A可能犯了三個回應的錯誤:
一︑拉回自己:
既然要回應對方,焦點應該放在對方的行為或言語上,但A同學每句話開頭焦點都拉回到自己身上,那不是回應對方,而是表現自己,交流有時像兩人彼此拋接球,你老是把球搶回自己身上,那還怎麼交流。
二︑愛做比較:
A同學看過同樣的書爬過同樣的山,所以他拿自己看過爬過的心得來做比較,卻沒有想到每個人的經驗與感受本就不同,拿自己的經驗與感受來和他人比較本就容易引人不快,很少有人喜歡被人拿來做比較。
三︑太多應該:
你應該要去那邊玩,應該要再讀哪本書,人生哪有如此多的「應該」,應該的本質是控制或壓迫他人,既然你想控制對方,又怎能期待對方持續開放的回應你。

好的回應,能夠讓對方感到尊重,覺得你真的有在聽,更能聽懂他內心的想法,好的回應會讓對話滔滔不絕,讓對方更能暢所欲言,才能增進雙方的互動交流,以發展良好的關係。我建議A同學可以練習「複述確認」、「表現好奇」及「理解肯定」這三種技巧,以改善溝通交流中的回應效果。
一︑複述確認:
人們希望自己的話語被人重視,所以在對方講一段落時複述他說話的重點,或引用他曾說過的話,例如我和A聊天開始時,A講了一隻狗的笑話,後來我們繼續聊天他又講到另一個貓的故事,我如果回應:「若把剛剛那隻狗與這隻貓放在一起,一定很有趣」,這時候A常會眼神發光,為什麼?因為我展現了對他話語的重視。
二︑表現好奇:
互動時表現出對對方話語或行為想要瞭解與好奇的探索態度,我們可以在複述後善用提問來與對方互動,例如A同學可以回應那位愛看書的朋友:「這本書很冷門,感覺不好讀懂,你為什麼選這本書?」
三︑理解肯定:
人們喜歡受到他人理解與肯定,例如A同學可以回應喜歡去爬山的朋友:「你好喜歡大自然喔,看你的照片我都感受到那壯闊美景了。」、「從你的文字我感受到你對大自然的喜愛與尊重,這是為什麼?」

「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就是對被欣賞的渴望。」(The deepest principle in human nature is the craving to be appreciated),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的名言,當我們回應他人時,能讓對方感受到被看見被欣賞,對方當然更願意和你持續交流,正體中文「聽」這個字,由耳朵、眼睛、一顆心和王組成,我的理解就是用眼睛觀察、用耳朵聆聽、用心感受,最最重要的是,把對方當王者,而不是自己為王。

(作者: 黃同慶,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黃同慶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ching@vital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