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專欄

第698期電子報【激勵溝通】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第698期 電子報【激勵溝通】周末上午的親子對話

王吉達  老師

【激勵溝通】周末上午的親子對話


王吉達吉言吉語:

一個悠閒的周末上午,我坐在咖啡廳享用完早午餐,準備開始改作業,這時隔壁桌一對母子引起我的興趣;從對話中聽起來孩子還在讀高中,剛剛結束一場籃球課,過來和媽媽一起吃飯。

媽媽很早就點了份餐點放在旁邊等著孩子過來,孩子一到就說剛打完球不想吃,但媽媽堅持孩子一定要吃,還說:「都已經點了,吃吧!」孩子很聽話地吃了那份餐點,但吃到一半,孩子突然開始嘔吐。
母:你怎麼會吐?
子:應該是剛剛大量運動後,立刻吃東西引起的。
母:應該是你吃太多。
子:應該是剛剛大量運動後,立刻吃東西引起的。
母:還是你吃太快?
子:應該是剛剛大量運動後,立刻吃東西引起的。
母:應該是喝冰水,剛剛就叫你不要喝。
子:應該是剛剛大量運動後,立刻吃東西引起的。
…(以上對話重複了三四次)

最終,在孩子無奈的承認是自己吃太快又吃太多引起的問題之後,結束對話和母親離開餐廳,而在離開的時候,母親還是不停地說他不應該吃太快以及喝冰水。

聽完這對母子的對話,我很難過。其實媽媽心中已經有了定見,孩子說的話她完全不理會,只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孩子應該是已經習慣於這樣事,但還是想努力一下,試著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因為母親的堅持,最終還是順著母親的說法。雖然已經做出結論,但沒有達成共識,最終孩子、母親兩人都不開心。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採用強迫的方式和孩子對話,即使是個性溫和的孩子,長期的壓迫,他能忍受多久呢?因此,做為父母的我們都須要去學習如何和孩子進行良性對話,個人提供以下的建議:

1.尊重與傾聽。
孩子表達想法時,請尊重孩子的意見,父母要表現出真心想傾聽孩子的態度,這樣孩子比較願意交談,透過尊重和理解,建立起你和孩子之間的信任。而且,溝通是雙向的,並非只有單方面在說話,有許多父母只顧自己表達意見,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意見,卻抱怨孩子不溝通,問題是,做父母的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嗎?

2.利用場合與時機。
與其和孩子約時間談話,搞得彼此壓力都很大,不如利用平常的場合與時機,例如:接送孩子的路上或是與孩子吃宵夜的時候,並給予孩子最真誠的想法與建議。

3.舒適的環境與動作。
如果是坐下來談話,這時的環境很重要,最好是輕鬆且開放的地方,而在對話的時候,儘量避免眼睛一直盯著孩子看,孩子會感到不舒服或有壓力,偶而看著其他地方說話,或是邊走邊聊也是不錯的方式。

4.別急著批評孩子的想法。
我們相信,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他的理由,父母不要先急著判斷是非,或是先入為主的貼上標籤,父母最好先對孩子的決定表達好奇,並讓孩子分享,再進行判斷。

5.理解青少年,但不要變成孩子。
為了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父母可以揣摩青少年說話的語氣及動作,還是要保持成年人應有的高度與智慧,成熟地和孩子互動與對話。

6.以提問代替表達,幫助孩子思考。
家長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可以用輕鬆的語氣,詢問孩子對某些事物的想法,並以開放性的問題如:這樣會有甚麼好處?有什麼樣的幫助?會有哪些風險或傷害?引導他們從更多面向去思考。引導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有偏差行為,也可以告訴孩子,如果需要協助,你會和他一起面對問題。

7.以身作則,說到做到。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身為家長如果說一套做一套,不只是做了最壞的示範,也會讓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更反感。

如果我有機會和這位媽媽對話,幫助她覺察自己的問題,我會採用4F的步驟,事實Facts、感受Feelings、發現Finding、未來Future幫助她歸納統整:

1.事實 Facts。
剛剛看到您的孩子吐了,我有點擔心,他怎麼了?是甚麼原因造成的?這樣的事過去發生過嗎?您剛剛做了甚麼處理?孩子的反應是甚麼?最後的結果是甚麼?

2.感受 Feelings。
看到孩子吐了,您一定很心疼吧?除了心疼之外您還有甚麼感受呢?對於孩子剛剛的反應,您有甚麼感受?

3.發現 Findings。
您認為,孩子吐了是甚麼原因造成的?還有哪些原因?為什麼孩子的反應和您預期的不一樣?差別在哪裡?您認為孩子要表達的是甚麼?您認為孩子想要的是甚麼?

4.將來 Future。
今天這樣的對話對您將來會有甚麼影響?您認為自己有甚麼地方可以改變?有甚麼地方您可以做得更好?有甚麼可以讓你們的關係更好?

我相信這位媽媽是愛孩子的,但與其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不如換個方式,進行一場良性有建設性的對話,也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作者: 王吉達,建元顧問/管理高爾夫訓練中心專任講師)


若您對此文章有想與王吉達老師了解的,請點擊下方E-mail。
jason@vitalic.com.tw